首页 > 政策法规 > 大批药店退出医保?合规经营是关键也是必然
大批药店退出医保?合规经营是关键也是必然
来源:医药梦网、中国医疗保险

经常看到新闻报道称“某某药店又退出医保定点了”,文后不少有跟风赞同的网友,当然也有反对质疑声音。所纠结的问题无外乎两个:一是退出医保定点后还能很好的“活”下去吗?二是是否由于现在基金监管过于严格导致药店的合规压力过大,不得不退出?

从患者买药角度看,似乎影响不大,毕竟我国药店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这家不能刷医保卡那就去另一家好了。从行业角度看,这波关店浪潮下将淘汰大批不规范的定点门店,对药店“专业化转型”是利好,只不过现在处于“阵痛期”,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势必会提升,前景依旧可期。

扩张狂潮按下“暂停键”,“躺着赚钱”时代已过去

近些年得益于政策红利,药店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大街小巷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2-3家药店。“药店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共识,这就不得不提到2017年医改政策。在“十三五”医改规划中,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并明确到2017年,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医改的突破口转向“药品流通”。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医疗机构应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处方外流的效果我们暂且不论,但这一政策确实让药店的开设速度急剧上升。

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披露,2017年,我国有45.4万家药店,到了2023年底,药店如同雨后春笋,光是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持证企业就约68.8万家,其中药店门店总数都突破了66.7万家,体量甚至比风靡全国的奶茶店还要庞大。而且就在这一年,老百姓大药房、大参林、益丰药房和一心堂的药店门店数量均已进入“万店时代”。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需求升级,传统药店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单纯依靠门店扩张、价格竞争的时代正在终结。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零售药店的订单量下滑”、“闭店率上涨”,有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零售药店店均订单数量明显下滑,从每季度约4000张订单下滑到2800-3000张,下滑幅度近1/3。同时,2024年闭店数量也达到了4万家。“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终结。

因此,在医药分家、双通道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药店行业要想盈利,就需要运用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从商品销售终端向健康服务平台的历史性转型。只有那些能规范运营、拥抱数字技术、以专业能力创造附加价值的药店,才能在未来良性发展。

退出医保定点是缓解生存压力的“良方”?

2025年医保基金监管的一大变化是将零售药店纳入自查自纠范围,3月底前,各地要根据梳理出的问题清单开展自查自纠。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曾讲到零售药店具有交易碎片化、隐蔽性强、处方管理漏洞多、价格与品类管理复杂、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导致零售药店的监管比医疗机构更难。2024年将零售药店纳入飞检范围再到纳入2025年自查自纠范围,凸显了对零售药店强有力监管的态势。

2024年10月在飞检中查处哈尔滨药店上万张“假处方”,金额过亿元;一心堂也曾被约谈,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暂停医保结算的定点零售门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匹配、处方药销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就在3月28日,央视新闻在《起底“医保取现”背后“回流药”销售网》文章中,也有药店骗保的身影,马应龙旗下两家大药房顶风参与医保“套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基金监管力度是必然,过度渲染因监管趋严药店“被迫”退出的言论实属不该。

那么回归网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结合上述数据看,笔者认为部分药店在不转型的情况下,尤其是单体药店,最终大概率难逃闭店的结局,因为客流量减少是必然。

能刷医保卡是大部分消费者去零售药店购药的直接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讲,定点资格其实是稀缺资源。一方面新增定点难度加大。由于药店密度过高,多个地方医保部门都设置了新增定点的条件,除海南省外,山东、福建多地也暂停了定点药店的审批,比如,2月10日,临沂市医保中心发通告称:自2025年2月11日起,暂停全市医药机构(不含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新增医保定点的受理工作,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另一方面,医保基金监管力度持续上升,大批违规药店被暂停资格。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初,吉林、上海、广东、河北等地就相继公布解除医保定点资格的药店名单,涉及数百家门店。比如,2025年吉林省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解除名单中共有153家定点医药机构被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其中104家因违反协议被动解除资格。

当然,还有部分药店主动提出申请退出医保定点,上述吉林省153家解除医保协议的定点药店中就有49家主动申请退出,但从市场的角度看,有进有出实属正常现象。

不过,从患者购药角度看,无论是主动退出医保定点,还是因违规经营而被暂停或取消医保资格,这两种情况带来的结果均是无法使用医保结算。而且从消费者心理看,由于医保定点资质需经由医保部门审核或者提交材料备案后才能获得,其服务质量、医疗设施、管理能力等都需要符合一定标准,此种政府部门背书会让消费者更加相信药店药品的质量较优。所以,一旦失去定点资格,消费者无法使用医保结算,势必会转向有定点资格的药店购药,尤其在2025年各地门诊政策大变革的情况下,(如多地取消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报销起付标准”,门诊统筹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一致),非医保定点药店的经营范围和服务必须转型。

漱玉平民大药房在其2023年年报中就提及,要对门店质量管理进行优化,如果无法根据行业和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则有可能对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无论是否退出医保,管理能力提升都是必然

针对网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否由于现在基金监管过于严格导致药店的合规压力过大,不得不退出”,笔者想首先反问一句:市场主体合规经营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不能因为之前监管宽松,赚钱容易,在加大监管力度后,就说监管本身有问题吧。

为守护群众“救命钱”,自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医保基金监管举措: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应用(7月1日起,药品销售必须扫码才能结算,从2026年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药店要在顾客购药小票上显示药品追溯码信息)、打通药店与医疗机构间电子处方流转(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双通道”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驾照式”计分,医保监管对象延伸至医务人员个人等。大数据智能审查与风险预警等技术的应用,让医保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因此,一位药品零售行业人员讲道:“很多药店已经习惯了挣骗保的钱,一旦系统和医保接通,进入透明监管,有的药店可能适应不了。”为减少对医保的依赖,“我的药店一直在加大比例做非药品,市场空间也很大”。不过,需要认识到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对药店管理能力的要求都更高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医保定点药店来讲,合规经营是第一要义,必须通过系统性优化实现合规经营与服务升级。首先,以技术赋能引入智能监控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实时筛查异常交易(如高频刷卡、高价结算),并借助药品追溯码实现进销存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杜绝医保药品二次销售;

其次,内部管理应强化合规闭环,通过定期自查自纠主动整改串换药品、超量开药等问题,严格规范购销存数据与处方审核流程,确保账实相符,防范“空刷”“盗刷”等行为。

最后,人员责任意识与能力提升同样关键,结合“驾照式”计分,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违规行为与绩效考核、信用惩戒挂钩,形成长效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执业药师要优化升级专业服务,为顾客提供精准的用药指导,拓展“药店+”多元新业态,创造出更多盈利空间。

其实,在行业转型阵痛期,国家医保局也不断优化经办服务,赋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长远发展。比如即时结算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定点医药机构的垫资压力,为药店经营注入了强心剂,也促进了药店的合规管理。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发文称已覆盖6.76万家定点药店。

那么,对于非医保定点药店又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没有了医保定点的“约束”是更自由还是无所适从呢?事实上,摆脱医保并不意味着轻松转型,从上述药店关店率就能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药店转型的核心是紧跟政策导向,发挥区位优势、创建特色品牌。比如2025年我国要启动“三年体重管理专项行动”,全民健康消费新需求早已显现,加上我国大力支持传统中医药发展,消费者也逐渐为养生买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药店可逐步探索朝向健康服务生态的战略转型,北京白塔寺药店就是一个转型成功的实例,通过构建以药为核心,布局"医+养+食+文"多元联动的创新模式,2024年单店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北京白塔寺药店总经理张洋表示,虽然药店在寻求转型发展,贴合消费需求变化,但要时刻谨记:“药店依旧是我们经营的主场,中式养生只是药店经营的其中一小部分,药店真正的核心,还是基于药品知识,专业进阶,做好专业化服务。”

所以,无论是定点药店还是非定点药店,始终需要围绕“药”这个主线下功夫,同时向多方延伸和创新,多元化生态才是长久经营之计。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北京白塔寺药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氛围,其他药店是否能成功复制?转型之路依旧漫漫。

最后,让我们期待一下商务部在“十四五”时期对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绘就的美好蓝图:到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500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虽然我国2023年零售药店连锁率仅为58.52%,距离70%的目标依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