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去老人家里,总感觉有一种怪味。在老人多的地方,也会有股味道。
这股味道,似乎是老人身上特有的。可他们自己却一点都闻不到……
其实,“老人味”并不是你想多了,而是真的有。
01.“老人味”,确实是存在的
研究表明,随着年纪增大,人体散发的风味分子里,有一种叫“2-壬烯醛”,只有在40岁以上人的皮肤表面才能检测到。
这种物质闻起来就像是几年没洗、包了浆的衣服,有点像油腻味,又有点像被泡发霉的杂草味,或是两种味道交融在一起。
这种“老人味”会随着年龄增加,变得愈发浓厚。
因为,“2-壬烯醛”来自“ω-7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和降解。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会产生更多的ω-7不饱和脂肪酸,也就会产生更多有味的“2-壬烯醛”,即“老人味分子”。
当然,除了“2-壬烯醛”会让老人身上有味道外,一些来自饮食、生活习惯、疾病的原因,也会让老人们的体味更明显。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
比如,糖尿病患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酮体,这种分子闻起来就像烂苹果味。
慢性肾病、肾衰竭患者,体内有些含氮物质的代谢产物,会通过呼吸、发汗散发出来,这种闻起来就像咸鱼味。
万一有点牙科疾病,比如龋齿、牙周炎等,他们口腔内也有一种因细菌过度繁殖引发的难以描述的臭味。
你也许会想,如果没有这些病,身上就没有味道了吗?
并不是!
如果有酗酒、吸烟或者生活饮食习惯比较差的情况,导致口臭的细菌会相对增加,也会让“味”更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年纪不大的人,走哪都“自带味道”。
02.老人知道自己有味吗?为什么不注意?
你可能会好奇:我们自己两天不洗头,就能被油头呛到眼流泪,老人们难道闻不到自己身上的味道吗?
是的,通常闻不到。
不是他们不想承认,而是一样的气味我们闻得到,老人们自己可能真的闻不到(毕竟如果真的察觉到了,谁愿意顶着味道出门呢?)。
为什么老人闻不到自己身上的异味?
每个人对于每种气味,都会有一个“气味阈值”,也就是这个气味能被人体闻到的最低浓度。
“气味阈值”越低,说明一个人的鼻子越灵敏。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气味阈值”比年轻人普遍要高2~15倍。
也就是说,人越来越老,嗅觉功能会逐渐减弱,鼻子对气味的识别、辨别越来越不灵敏。
特别是那些患有某些疾病的老年人(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嗅觉的丧失会更严重。
还有另一种情况也会影响他们的嗅觉:适应性。
即使一开始能识别出某种气味,如果在这种气味的环境中待久了,就不会敏感了。
老人们因为身体原因,“怪味”会一直伴随,逐步递增,这个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他们自己很难闻到。
如果你还不理解,可以问问身上香水味“呛死人”的那些人,一般他们都会说,“还行”“不重啊”“没啥味道”——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
03.“老人味”就去不掉吗?
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老人味的产生原因分好多种。
对于那些因衰老或疾病引起的异味,可能不会完全被消除,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减轻。比如:
1. 勤洗澡、多换衣服
提醒或协助老人勤洗澡(如果有条件的话,至少两天需要洗一次澡);多给老人买些换洗的衣服,提醒他们可以常换换(洗澡后直接换更好,不要等到有明显的味道再换);抽空多去老人家里,给老人开窗通风。
2.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
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劝劝老人多做些锻炼。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各种慢性病的风险,能够更长久地保持肝脏、肾脏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为器官功能损伤而出现的体味。
一般建议老年人每周最好完成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比如快走、跳舞、园艺等),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比如跑步、爬山等)。
3. 注意生活习惯,控制体重
如果体重超标,患糖尿病的概率就增大很多,产生“老人味”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一定要控制体重,不但需要有必要的运动量,还需要注意均衡饮食,少吃煎炸等高热量食物。
文章最后,还想要说几句:
老年人身上确实会有些味道,
但请不要因此而嫌弃、疏远他们。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变成他们。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能给予老人们多一点包容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