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菌在全球的流行播散,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重大挑战。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临床抗感染经验治疗和精准治疗的基石。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主要借鉴国际上流行的三大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包括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三大标准。然而,不同国家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细菌耐药性均有所差异;对于同一种抗菌药物,不同机构颁布的标准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包括抗菌药物折点、药物含量、注意事项和方法学规范等;加之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菌新药若未在欧美国家上市,可能无药敏试验执行标准可供参考,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我国临床在参考国外标准时出现选择性难题,不利于抗菌药物在我国临床的合理使用。目前,全球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自己的药敏试验执行标准,如英国抗微生物化疗协会、法国微生物协会、德国标准化协会、荷兰药敏试验委员会等。
为建立我国自主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体系,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牵头成立“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华人药敏试验委员会(ChiCAST)”;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次发布《抗菌药物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文件,明确规定抗菌新药上市前需制定药物敏感试验折点。2019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牵头成立“CHINET药敏试验委员会(CCAST)”。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ChinaCAST)”。2024年11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和“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联合国内80余位抗感染领域专家在第二版《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和典型报告解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际,以专家共识和“德尔菲法”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汇总整理推荐适合我国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包括药敏试验折点参考标准和方法学规范。本期特邀该书的核心专家解读本书的特设和主要更新内容。
不忘初心,遴选符合中国实践的敏感折点
以往国内临床抗感染诊疗主要参考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或EUCAST T(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药敏委员会)等国际标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国家细菌耐药及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有所差异,需要基于中国实际情况,推荐更加符合中国临床实际的药物试验折点及方法学规范。具体而言,对于折点的选择,达成以下基本原则或共识:以MIC法判定,若(1)针对某种细菌,如果某种药物 CLSI和 EUCAST折点一致或仅有一方有折点,直接选择该折点作为我国推荐的参考折点,即第一类;(2)针对某种细菌,如果某种药物 CLSI 和 EUCAST 仅敏感折点相同,耐药折点不同,选择 CLSI 折点作为参考折点,即第二类;(3)针对某种细菌,如果某种药物 CLSI 和 EUCAST 仅耐药折点相同,敏感折点不同,采用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则以此作为中国折点参考标准,即第三类;(4)针对某种细菌,如果某种药物CLSI 和 EUCAST 敏感和耐药折点均不同,采用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则以此作为中国折点参考标准,即第四类。此外,如果某种药物 CLSI 和 EUCAST 均无折点可供参考,但 FDA提供了相关标准,选择 FDA 折点作为参考折点;对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菌新药,或者基于我国实际情况而开展制定的抗菌药物折点标准,推荐直接采用我国制定的相关折点标准。上述折点选择中,当某种抗菌药物的 MIC 法折点确定后,纸片扩散法折点自动跟随 MIC 法折点匹配的折点进行选择确认。通过这样严格的流程和标准,确保了所确定的折点标准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临床情况。
吐故纳新,从折点更新到最新药物6大更新全面覆盖
近年来,为遏制微生物耐药,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制定科学合理的敏感性折点重要性。相较于前版,第三版迎来了六大核心更新,使其内容更加与时俱进,更贴合临床实际需求。
其一,结合2025年版CLSI、EUCAST、FDA 和我国制定发布的抗微生物药物药敏试验折点信息,汇总整理成推荐我国使用的折点标准。这使得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最权威的折点数据,为准确判断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不断更新,及时整合这些信息对于临床实践至关重要,能够确保我国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国际接轨,同时又符合我国国情。
其二,耐药监测数据更新为 2024 年 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数据。将最新的监测数据纳入书中,能让读者及时了解我国细菌耐药的最新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参考。
其三,更新并新增典型药敏试验报告解读。本书通过更新和增加大量典型药敏试验报告解读范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掌握不同情况下的解读要点和方法。无论是常见病原菌的药敏报告,还是一些特殊耐药菌株的报告,都能在书中找到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
其四,更新重要耐药菌株所致感染治疗方案。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重要耐药菌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所致感染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全面更新。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方案、剂量调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为临床医生应对耐药菌株感染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
其五,更新近年即将上市或新上市抗菌药物的简要信息。及时了解这些新药的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收录了近年即将上市或新上市抗菌药物的简要信息,如舒巴坦-度洛巴坦、氨曲南-阿维巴坦等药物,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等,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这些新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其六,更新典型梯度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解读规则。本书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典型梯度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解读规则进行了完善。详细介绍了不同药物、不同病原菌在梯度扩散法药敏试验中的结果判读标准、影响因素以及结果解读中的注意事项等,为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生准确解读梯度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小结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和典型报告解读》第三版凭借其科学严谨的折点确定过程、全面实用的六大更新内容,是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也是我国学者首次尝试建立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相信这项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不断更新和深入,能促进我国早日制定自主的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体系,提升医疗机构临床微生物专业水平,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遏制细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