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银屑病口服靶向治疗新时代:氘可来昔替尼进入医保,患者获益升级
银屑病口服靶向治疗新时代:氘可来昔替尼进入医保,患者获益升级
2024年12月16日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4年12月12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和百时美施贵宝联合主办的银屑病新型靶向口服治疗和临床规范大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顾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孙青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纪超教授担任讲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耿松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孙建方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杨斌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共同交流并探讨银屑病领域治疗需求、新型小分子口服靶向药氘可来昔替尼核心研究数据和真实世界治疗病例,分享前沿诊疗观念,促进国内银屑病治疗模式的升级。

高兴华教授和张建中教授在致辞中,对氘可来昔替尼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安全性表示肯定,并期待通过探讨氘可来昔替尼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前景,帮助更多皮肤科医生更好地了解这一药物,共同推动银屑病治疗的进步。

安全、高效、便捷,小分子口服靶向药让银屑病长期管理更可持续

顾军教授围绕《银屑病长期管理——让银屑病管理更可持续》的主题,深入剖析了小分子口服靶向药在银屑病长期管理中的优势。顾军教授指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以控制病情。在银屑病长期管理期间,患者通常会接受多种类型的药物治疗。既往系统治疗模式中,中重度患者一线使用传统口服药物治疗,二线使用生物制剂。然而,传统口服药物治疗负担重,停药率高,且疗效不佳,治疗12~24周PASI 75应答率仅为22%~58%,在应用上存在诸多局限性。生物制剂虽然提高了临床疗效,但疗效衰减可能导致频繁换药,生物制剂还可能引起免疫漂移现象,诱导矛盾性皮肤反应,且储存要求严格,存在注射不便等问题,难以完全满足银屑病长期管理的需求。因此,银屑病长期管理亟需安全持久、方便快捷的治疗药物。

顾军教授强调,目前小分子口服靶向药已经成为银屑病治疗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小分子口服靶向药具有无免疫原性、服用方便、半衰期短等特点,能够填补局部用药和生物制剂之间的治疗空间,助力银屑病长期管理整体策略升级。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物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新的安全、有效、更方便的选择,也在改变着银屑病的治疗格局。使用更高效安全的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物,延长口服系统治疗的时间,推迟生物制剂的使用,有助于优化银屑病的长期管理模式。此外,探索创新患者慢病管理模式,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助力优化银屑病的长期管理。

小分子口服靶向药进展迅速,丰富银屑病个性化治疗选择

孙青教授带来了题为《银屑病治疗新选择:小分子靶向口服药物》的精彩报告,阐述了小分子靶向药物在银屑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最新研究进展。孙青教授提到,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的相继问世,推动我国银屑病治疗步入靶向治疗新时代。不同于大分子生物制剂针对银屑病胞外细胞因子,小分子口服靶向药能够针对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治疗作用[12]。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活跃且进展迅速,目前在我国获批斑块状银屑病治疗的主要有与腺苷水解通路相关的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和与JAK-STAT通路相关的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为当前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扩展了靶向治疗的版图。

其中,氘可来昔替尼可有效阻断银屑病发病的促炎信号且减少不良反应,有望达到更好的风险获益平衡。全球Ⅲ期研究POETYK PSO-1结果表明,氘可来昔替尼24周的PASI75应答率显著高于阿普米司特(69.3% vs 38.1%,p<0.0001)。安全性方面,氘可来昔替尼16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低。

此外,小分子靶向药物口服给药,储存方便,可进一步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当前银屑病口服靶向药物层出不穷,多种小分子药物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如PDE4抑制剂Orismilast、ME3183,TYK2抑制剂TAK-279、Brepocitinib,IL-23口服肽Icotrokinra,NRF2激动剂LAS41008等,在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前景可期。随着更多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银屑病患者将拥有更多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氘可来昔替尼开启银屑病靶向口服治疗新时代,真实世界疗效令人惊喜

纪超教授在《氘可来昔替尼开启银屑病靶向口服治疗新时代》的演讲中,介绍了氘可来昔替尼的创新机制和显著疗效,并分享了真实世界诊疗案例。纪超教授指出,氘可来昔替尼通过独特的变构抑制机制,精准抑制TYK2调节结构域,不影响JAK1~3的信号传导,真正实现高度选择性,在精准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皮肤科目前唯一无黑框警告的JAK抑制剂。

以中国人为主的亚洲Ⅲ期试验POETYKPSO-3研究显示,氘可来昔替尼治疗24周时,PASI75应答率为72.4%,近一半患者达PASI 90。长期扩展试验POETYK PSO-LTE研究表明,氘可来昔替尼持续治疗208周时,PASI75/90应答率分别为81.7%、54.7%,表明了氘可来昔替尼对皮损具有持久控制能力,未观察到疗效衰减。

在安全性方面,POETYK PSO-LTE研究显示,4年内氘可来昔替尼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第一年有所下降,且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充分证实了氘可来昔替尼长期应用的安全性。

纪超教授还分享了氘可来昔替尼真实世界治疗病例,包括治疗局部治疗失败的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头面部受累的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甲受累的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进一步证实了氘可来昔替尼在疗效、安全性、便捷性方面带来的显著获益。氘可来昔替尼是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TYK2变构抑制剂,经济可及,高效安全,口服一天一片,简单方便,能更好地满足多种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需求。纪超教授指出,基于氘可来昔替尼起效速度快、口服便捷、安全性高等方面的治疗优势,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头皮和甲等特殊部位受累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使用氘可来昔替尼进行治疗。

各抒己见,大咖畅谈银屑病诊疗与管理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耿松梅教授、孙建方教授和杨斌教授围绕银屑病长期管理的挑战、医保时代下氘可来昔替尼的临床价值、氘可来昔替尼的适用人群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指出,尽管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提供了丰富的治疗选择,但银屑病仍无法根治,因此,治疗目标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长期疗效、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承受能力等,从而为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氘可来昔替尼的临床价值显著,其口服方便、疗效明确、作用持久且安全性高,适用人群广泛,尤其适用于中度银屑病患者、特殊部位受累患者以及商务或学生等需要便捷治疗的人群。氘可来昔替尼纳入医保后,可及性将进一步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总 结 

本次大会上,专家们通过分享银屑病的前沿诊疗理念和最新研究进展,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小分子靶向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及应用策略,从而推动银屑病治疗模式的升级。大会主席张建中教授认为,氘可来昔替尼这款药像银屑病治疗这场“持久战”中的长跑冠军,用的时间越长,疗效越出色。未来银屑病的治疗格局将由生物制剂和以氘可来昔替尼为代表的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物共同塑造。氘可来昔替尼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的利好消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也将实实在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期待新版医保目录早日落地执行,未来氘可来昔替尼能帮助越来越多银屑病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