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地图样萎缩作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种晚期表现,其对患者中心视力的严重影响不容忽视。在最近召开的第128届美国眼科学会(AAO)年会上,两项关于地图样萎缩的研究成为了焦点,它们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地图样萎缩的疾病进程、治疗反应及其与视力下降的关联,为未来的临床试验设计和患者管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基线OCT图像分析:预测地图样萎缩疾病进展的关键
地图样萎缩是导致老年人群中视力下降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特点在于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光感受器的进行性退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地图样萎缩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了深入理解地图样萎缩的病理机制并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研究人员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对疾病进展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基线OCT图像中的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PR/RPE)损失比率,旨在预测地图样萎缩的进展速度和治疗反应。研究人员采用了来自OAKS和DERBY两项研究的数据,这两项研究是评估玻璃体内注射补体C3抑制剂的3期随机对照试验,分别进行了2年的干预观察,并补充了长达6年的真实世界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在928张研究图像中,地图样萎缩的进展速度和治疗效果显著依赖于基线时的PR/RPE损失比率(P小于0 .001)。该比率仅在患者接受治疗后才出现下降,并且在研究和真实世界病变中的对侧眼相似。在个体预测水平上,达到了0.80/0.70的敏感性/特异性。
研究启示:OCT上的PR/RPE比率对于设计临床试验和常规管理地图样萎缩具有重要价值。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图样萎缩的病理机制,还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
地图样萎缩患者4年视力损失的主要因素:AREDS和AREDS2研究分析
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与生活质量的降低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影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关键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AREDS)是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营养补充剂对AMD进展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地图样萎缩的病理特征及其进展趋势,并系统分析这些因素与四年间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之间的潜在关联,研究人员分析了AREDS1和AREDS2研究中464名地图样萎缩患者的594只眼,每年进行一次的眼底拍照以评估地图样萎缩面积以及其向中心凹的进展情况。同时,为确保最佳矫正视力测量的标准化与准确性,依据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图表进行了统一的视力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较近的地图样萎缩至中央凹的距离、较高的地图样萎缩生长速率,均独立地与四年内最佳矫正视力的显著损失相关(P小于0.001)。对于基线最佳矫正视力<40个字母或地图样萎缩距离中央凹中心>1mm的眼,四年间未观察到显著的最佳矫正视力损失。相反,对于基线最佳矫正视力≥40个字母且地图样萎缩已累及或距离中央凹中心≤1mm的眼,四年内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下降,且地图样萎缩的进展速度越快,最佳矫正视力的损失越为显著(P小于0.001)。
研究启示:四年最佳矫正视力损失更大与基线最佳矫正视力较高、地图样萎缩更接近中心凹和地图样萎缩进展更快相关。涉及或侵入中心凹的地图样萎缩和基线最佳矫正视力≥40字母(Snellen 20/160)的眼睛可能从减缓地图样萎缩增长的治疗中获益更多。
小结
AAO会议上展示的这两项研究为地图样萎缩的临床管理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发现对于指导未来的治疗策略和临床试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地图样萎缩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随着对地图样萎缩病理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以及新的治疗策略的开发,相信未来地图样萎缩患者将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