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健康是《柳叶刀》200周年特别关注的五个健康焦点领域之一。《柳叶刀-精神病学》社论指出,中国对精神卫生研究的投入,不仅会改善中国广大民众的生活,而且可能改善全世界所有罹患精神疾病人群的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精选200周年精神健康专题视频、系列采访、Lancet Voice及多篇重大报告与论文,向读者展现精神卫生不同方面的最新图景。
为了推动精神卫生方面的进步,我们呼吁:
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结束对精神障碍群体的污名化和歧视,充分尊重并维护他们的尊严。
各国政府应扩大针对精神障碍的临床服务,特别因为精神健康是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卫生工作的对象应该是所有人,不仅仅是病人,目标是提高所有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加入。(肖水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公共精神卫生研究室主任)
2013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精神卫生法,它是非常往前看的一个事情,好多方面都是很全面,这是我们精神卫生的一个高潮。(费立鹏教授 / Michael R. Phillips,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
要相信治愈的力量,百分之七八十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都是可以治愈的。对于一般的儿童青少年,第一个其实就是接纳,甚至叫悦纳;第二个是要聆听;第三个就是榜样。(宋逸副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
抑郁症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可避免的痛苦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A Lancet and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on depression)指出,目前持续且日益严重的全球抑郁症危机还未得到解决,呼吁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者、研究人员、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协调一致的努力,改善治疗和预防,填补知识空白,提高认识,缓解全球抑郁症负担。
“结束精神健康问题污名化和歧视重大报告”(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Ending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in Mental Health)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校、雇主、卫生服务提供者、民间社会和媒体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积极行动,结束对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及其家人的污名化和歧视,并针对各个群体提出了具体建议。
报告的共同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马宁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对有精神健康问题个体的一切形式的污名和歧视,都是不可接受的!
“《柳叶刀-精神病学》亲密伴侣暴力与心理健康重大报告”(The Lancet Psychiatry Commission o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mental health)指出,亲密伴侣暴力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暴力形式,遭受亲密伴侣暴力会增加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也使个体更容易遭受亲密伴侣暴力。同期发表的社论指出,尽管该报告的重点是亲密伴侣暴力,但它为应对个人创伤和整个社会在新冠疫情、战争、大量平民流离失所、气候变化日益威胁等事件发生之后所经历的集体创伤提供了重要见解。
自闭症影响着全球7800万人及其家庭,其中大多数人无法获得自身资源以外的支持。自闭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患者之间的表现不同;在患者的一生中为其提供能满足个人需求的个体化、阶梯式的照护策略可以让患者获得有效的评估和照护。“关于自闭症未来照护和临床研究重大报告”(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care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autism)指出,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系统的、以个体化、阶梯式照护方法为优先策略的自闭症照护和治疗模式。
《柳叶刀-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于2021年发表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领衔的《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该研究是2012年至2015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一部分,旨在提供抑郁障碍的社会经济相关因素和抑郁障碍的卫生服务利用现况。抑郁障碍在中国的分布特征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失业者高于就业者,分居、丧偶或离婚者高于已婚或同居者。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社会功能障碍。抑郁障碍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低,获得充分治疗率很低。需要国家制定计划增加卫生资源的可利用性、可及性和可接受性,以利于提高抑郁障碍者的卫生服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