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事关“二阳”!第二波感染高峰要来了?钟南山最新研判!
事关“二阳”!第二波感染高峰要来了?钟南山最新研判!
2023年5月22日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根据多方面材料判断,4月底、5月初有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这是我们预料到的”。

基于seirs 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6500万每周。不过,他强调,“模型预测并不一定准确。”

感染很难预防,研发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

钟南山认为,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传染30多人,我们的(疫情)防控战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调整为现在的预防重症,因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

钟南山表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目前已经有2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阳过的人要打疫苗吗?

钟南山表示,接种灭活疫苗或亚单位蛋白疫苗,加上一次感染这种混合免疫后六个月内,对奥密克戎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面对可能到来的XBB感染小波峰,对有基础疾病、免疫低下及老年人群体,需要注射新的疫苗,以此来预防感染。

4月1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主要是针对两大目标人群,一类是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一类是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对于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方案》规定称,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1剂次疫苗。

对此,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做出解释称,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方案》显示,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8岁以上人群,优先推荐使用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接种,也可选择其他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疫苗或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3~17岁人群,接种使用的疫苗参照前期有关要求执行。后续将根据疫苗研发、审批进展,结合疫情形势、病毒变异等情况,适时研究调整接种策略。

部分地区近期出台了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多数主要是按照上述《方案》来进行,即对于阳过的人,要接种疫苗的话,需满足未完成基础免疫条件。

“保健康、防重症”,是现阶段的防疫重点

5月13日至14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在专场研讨会上讨论到,新冠病毒将在自然界长期存在。

近期,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呈现“部分地区疫情小幅上升”的情况。根据中疾控在5月9日发布的研究,披露新冠“二阳”率高达23%。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提醒,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零星散发状态,建议持续关注疫情发展,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到理性科学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例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尤其要引起重视。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及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状态减退)者;以及其他特殊人群,包括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

对于高危人群,合理用药可显著降低感染后重症发生率。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要重视对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症率,并且要重视抗病毒治疗的黄金72小时,在病程早期(起病3天内最佳)使用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