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中国成年人长期PM2.5暴露、积极通勤和农业活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联研究
中国成年人长期PM2.5暴露、积极通勤和农业活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联研究
2023年4月26日 来源:柳叶刀TheLancet

《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近日发表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吕筠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低PM2.5暴露的人群中,积极通勤和做农活与心血管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在高PM2.5暴露的人群中,这两种户外活动对心血管病的保护性关联显著降低,甚至在农民中与脑血管病风险增加相关。研究提示,尽管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持续攻坚不能放松,尤其应关注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本研究由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共同完成。孙栋(博士研究生)、刘聪青年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吕筠教授、阚海东教授、李立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背景

增加体力活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然而在户外活动时,也可能伴随着PM2.5的暴露增加[3]。研究提示,长期PM2.5暴露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户外活动的心血管保护效应是否会被更高的PM2.5暴露所抵消,甚至转为有害效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既往研究大多没有发现长期PM2.5暴露对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即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病间存在的负关联在高、低PM2.5暴露的人群中是接近的[6-8]。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在高收入、空气质量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也没有区分室内和室外活动。对于广大的中低收入国家而言,空气质量和体力活动模式均和高收入国家有所不同。在中国,长期暴露于高PM2.5的人群是否还能从户外活动中获益,目前尚无定论。

方法

该项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的51万余人群样本。研究关注的户外体力活动为积极通勤和做农活,2005-2017年研究期间的PM2.5暴露水平通过基于卫星的高分辨率(1×1km)模型估计,以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的暴露总平均值反映长期PM2.5暴露。按照整个研究人群PM2.5长期暴露水平的中位数(54μg/m3)将人群分层,分别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两种户外活动与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关联。由于农民和非农民的体力活动模式有所不同,故对两部分人群分别展开分析。

结果

排除基线患心血管病、基线自报数据异常、或无工作的研究对象后,本研究纳入322,399名研究对象,在中位随访11年后,共记录到39,514例新发脑血管病和22,313例新发缺血性心脏病。结果显示,在长期PM2.5暴露小于54μg/m3的非农民中,增加积极通勤与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降低相关,和最低积极通勤组相比,最高通勤组两种疾病的风险降低30%(HR 0.70, 95% CI 0.65-0.76)和40%(HR 0.60, 95% CI 0.54-0.66)。然而,在长期PM2.5暴露>54μg/m3的非农民中,积极通勤和脑血管病或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均不存在关联。

在长期PM2.5暴露小于54μg/m3的农民中,增加积极通勤与脑血管病的风险降低相关,和最低积极通勤组相比,最高通勤组脑血管病风险降低23%(HR 0.77, 95% CI 0.63-0.93)。然而,在长期PM2.5暴露>54μg/m3的农民中,更高的积极通勤水平和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关联,和最低积极通勤组相比,第二至第四积极通勤组脑血管病风险增加22%(HR 1.22, 95% CI 1.15-1.30),19%(HR 1.19, 95% CI 1.13-1.26),12%(HR 1.12, 95% CI 1.05-1.19)不等。无论在高、低PM2.5暴露的农民中,积极通勤都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无关。

类似的,在长期PM2.5暴露小于54μg/m3的农民中,做农活与脑血管病的风险降低相关,和最低农活组相比,最高农活组脑血管病风险降低15%(HR 0.85, 95% CI 0.79-0.92)。然而,在长期PM2.5暴露>54μg/m3的农民中,更高的农活水平和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关联,和最低农活组相比,最高农活组脑血管病风险增加18%(HR 1.18, 95% CI 1.09-1.28)。无论在高、低PM2.5暴露的农民中,做农活都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无关。

解释

本研究是探索长期PM2.5暴露对户外活动与心血管病风险间关联的效应修饰作用的最大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覆盖了中国10个地区。精确的PM2.5暴露估计,协变量信息的详细收集,以及结局的全面收集有助于减少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倚。结果表明:在低PM2.5暴露的人群中,积极通勤和做农活与心血管病的风险降低有关;然而,这一保护性关联在高PM2.5暴露的人群中消失,甚至在农民中与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提示,尽管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持续攻坚不能放松,尤其应关注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