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我国近期发现新型亨尼帕病毒感染,这种最危险的病毒会引发新一轮全球流行吗?
我国近期发现新型亨尼帕病毒感染,这种最危险的病毒会引发新一轮全球流行吗?
2022年08月08日 来源:腾讯医典

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人畜共患病而丧生。

人畜共患病,又称动物传染病,是指从动物来源传入人类的疾病,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疾病已超过200种。60%以上的人类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病原来自人畜共患病。

数百年来,禽流感、猪流感、裂谷热、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寨卡、尼帕和亨尼帕等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都曾造成过全球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科学家们提醒:近些年,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疾病频繁暴发,有可能演变为大流行。

2019年底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以及这种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巨大全球性公共健康和经济影响,被视为一场危机。

尽管,这种大流行病被认为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但实际上却是人们获取食物、买卖动物和环境改变造成的可预知的结果。

01我国新发现一种可感染人类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

2022年8月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合作的一项研究。

研究报道了在对中国东部近期有动物接触史的发热患者进行基于哨点医院(特别设立的一些重点监测、控制和治疗流行病或者传染性疾病,并具备以上能力的医院)的监测中,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病毒分离,在一名患者的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亨尼帕病毒,命名为琅琊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

研究人员随后调查确认了35名急性琅琊病毒感染患者,均位于山东和河南,其中26人仅感染了琅琊病毒(未检测到其他病原体)。这26名感染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100%)、疲劳(54%)、咳嗽(50%)、食欲减退(50%)和肌痛(46%)。

02什么是亨尼帕病毒?

亨尼帕病毒属属于副黏病毒科,是一种新兴的罕见人畜感染病毒,最早发现的成员有亨德拉病毒(HeV) 和尼帕病毒(NiV)(记住这两个词,后文会反复出现哦~),这两种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血清学及超微结构特征,并且不同于其他副黏病毒,因此被归类于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

尼帕病毒是对人类最危险的病毒之一,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列为最危险的生物安全4(P-4)级病原。尼帕病毒也是一种潜在的生物和农业恐怖主义病原体,在过去几年中曾多次引发疫情。

在1998~1999年间,尼帕病毒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首次引起了猪和人类的感染暴发;自2001年以来,尼帕病毒造成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反复发生了多次人类感染暴发。

2014年菲律宾和2018年印度喀拉拉邦也发生了感染暴发。自1994年起,澳大利亚发生过亨德拉病毒引起的马和人类感染。

自2001年以来,孟加拉国和印度几乎每年都不断报告尼帕病毒疫情。与其他病毒暴发相比,尼帕病毒感染导致的病例数量减少,人类传播减少,但死亡率更高,约为40%~70%。

03亨尼帕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亨尼帕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

研究人员在孟加拉国和马来西亚的蝙蝠体内发现了抗尼帕病毒抗原的抗体,此外,从栖息在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狐蝠科的果蝠(Pteropus hypomelanus)尿液中分离出了该病毒。

自此以后,在中国云南和海南岛、柬埔寨、泰国、印度、马达加斯加以及西非加纳等地区,已在10个属23个种的蝙蝠体内发现尼帕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而且,其他动物也可以是该病毒的中间宿主。

例如,在马来西亚的暴发中,猪是中间宿主,感染尼帕病毒的猪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呼吸道症状。

在猪之间的传播方式很可能为直接接触感染的液体,例如尿液、唾液、咽及支气管分泌物。研究发现,家养动物(如猫和狗)也呈尼帕病毒血清学阳性。菲律宾的暴发中,马是中间宿主。

尼帕病毒在动物间及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发现的传播方式包括以下3种:

一是无保护性地接触猪的分泌物或患病动物的组织;

二是食用被携带尼帕病毒蝙蝠分泌物污染的水果或水果制品(例如生椰枣汁);

三是密切接触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导致人-人之间传播,多发生于家人和照护人员或者医务人员中。

不过,目前研究尚无证据显示尼帕病毒可通过进食烹调过的猪肉引起传染。

04亨尼帕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尼帕病毒

根据世卫组织报告,尼帕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为4~14天,但是,也曾有过潜伏期长达45天的报告。

人类感染尼帕病毒症状后存在很大差异:从无症状感染到轻微或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致命性脑炎、脑水肿,甚至死亡。人类感染尼帕病毒初期症状与流感相似,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咽痛、呕吐等症状。

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意识混乱和急性脑炎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有些人还可能出现非典型肺炎和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严重病例会发生脑炎和癫痫,进而在24~48小时内陷入昏迷状态。

重症患者可出现败血症、胃肠道出血、肾损害等并发症,还可出现肺栓塞、房颤,但较少见。病死率估计为40%~75%,大多数患者发病后3~14天死亡,主要死因是脑炎,1/3患者会在昏睡中死亡。

亨德拉病毒感染

自从发现了亨德拉病毒,已约有100例马感染,以及7例人类感染病例,其中4例死亡。最初2例患者表现为急性流感样疾病,伴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第3例患者在照顾两匹后来死亡的病马后,发生了轻微的脑膜脑炎。这位农夫先是看似完全康复,之后出现癫痫发作、昏迷,最终死亡。

05亨尼帕病毒会引发大规模流行吗?

病毒性疾病是否会引起大流行,与病毒突变以及传播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素1:病毒突变

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都是RNA病毒。RNA病毒的突变率是其宿主的一百万倍。

与甲型流感病毒一样,在过去100年中,变异的甲型流感病毒株已报告了四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H1N1西班牙流感、1957年H2N2亚洲流感、1968年H3N2香港流感和2009年H1N1猪流感。

所有这些疾病也被归类为人畜共患病,鸟类是这类病毒的主要宿主。

就尼帕病毒(NiV)而言,迄今为止,已报告了两种不同的毒株。

根据病毒特性的差异,将菌株命名为NiV孟加拉国(NiVB)和NiV马来西亚(NiVM)[39]。NiVB比NiVM更具传染性, NiVM没有人传人的迹象,而NiVB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病毒进一步变异从而产生一种人类易受感染的新毒株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素2:病毒传播速度

基本生殖数R0可用于估计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R0值大于1表示人群中感染传播的潜在增加,而值小于1表示感染将降低其传播能力。

据报道,SARS和MERS的R0值约为2.5和1,在早期研究中,SARS-CoV-2(新冠病毒)的R0值从2.5~2.6,增加至5.7。NiV的R0值为0.48,但与MERS一样,它的R0值较低,死亡率较高。

然而,如果R0值保持小于1,病例数量将减少,病原体最终将因其进一步传播能力下降而消失。许多病原体未能在人群中流行,可能与可感染的宿主有限相关。

例如,大多数尼帕病毒疫情报告来自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村庄,那里的正常人口密度较低,这可能是未观察到大规模暴发的原因。

R0值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宿主死亡导致的,此时,无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死亡率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往往导致发病率低。

06我国会出现尼帕病毒大流行吗?该如何应对?

尼帕病毒感染是近20多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已成为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

目前,尼帕病毒感染病例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病例分布与其主要宿主果蝙分布范围高度一致,说明该疾病在局部地区的流行与宿主繁殖、活动范围以及当地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尼帕病毒可引起动物-人跨物种传播、人传人、高致死率、无特异治疗药物与疫苗,因此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研发蓝图中的重点防控传染病。

尽管我国迄今尚未出现尼帕病毒疫情,但研究人员在蝙蝠中发现了尼帕病毒或尼帕病毒样病毒抗体,在云南省发现了一种新的亨尼帕病毒——墨江副黏病毒。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不排除该病通过动物传入我国的可能。在尚无疫苗的情况下,减少或预防人类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提高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接触尼帕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