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累计涨幅超1200%,九安医疗回应收购微软
累计涨幅超1200%,九安医疗回应收购微软
2022年1月26日 来源:药智网、思齐俱乐部/四叶草

导读:终于暂停了它疯涨的脚步。

近日,九安医疗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美政府新推出的免费申请新冠测试剂盒中,公司的试剂盒是其中之一。即便如此,九安医疗还是“一”字跌停,报收62.9元,继上周五后再次跌停。

有趣的是,同在今日早间深交所互动平台互动易上,九安医疗还被投资者“灵魂拷问”:是否考虑收购美国微软。九安医疗表示,微软是世界上受众人尊敬的公司,公司的体量没有任何可能收购微软。

难道九安医疗真的“熄火”了?

第四季度净利抵过去14年的5倍

九安医疗的股价从2021年10月29日最低的5.8元启动,到今年1月18日最高触摸88.88元,两个半月累计涨幅超过14倍,堪称“妖王”。

期间,虽然深交所多次下发监管函,公司也曾多次发布风险提示,但仍未能阻止股价的上涨。收益颇丰的股民甚至在互动平台上直呼“大赚,想捐款”。

暴涨的源头正是新冠检测试剂盒。仅靠近期九安医疗公布的两笔美国新冠检测试剂盒订单,九安医疗的营收就超85亿元,是2020全年营收的4倍。

1月19日晚,九安医疗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 9亿-12亿元,同比增长271.40%-395.19%;扣非净利润8.5亿-11.5亿元,大增243%-365%。

此前,九安医疗2021年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012.8万元。为此,2021年第四季度盈利在8.5亿元至11.5亿元之间。2007年至2020年九安医疗的净利润总和为18612.6万元。

这也意味着,九安医疗2021年第四季度赚的钱,比2007年至2020年这14年赚到的总和还要多5倍左右。

然而,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新冠试剂盒虽然短期给九安医疗带来了销售收入和业绩,但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新冠检测高盈利具备不可持续性,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另外,竞争格局日渐紧张,目前就新冠检测产品在POC使用场景下已经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的公司有21家,九安医疗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同样的股价上涨故事,其实在九安医疗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但没有如此剧烈。在2013年-2015年,九安医疗曾凭借穿戴设备的兴起和小米的战略合作,股价从不到4元,一路上涨至超过40元,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

故事终究是故事,市场还得靠业绩来检验。后来,随着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亏损,九安医疗依靠股权出售、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无需支付的股权收购款等,来规避退市风险。

新冠概念股的冰火之歌

除了九安医疗外,近期还有不少医械企业凭借着新冠概念大涨了一波。然而,与近期逐渐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告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新冠概念股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连日来大幅下挫。

当潮水退去后,你才会知道到底谁在裸泳。

在较为受关注的新冠概念股企业中,热景生物、东方生物、明德生物等均预计2021年净利润增幅超100%。

其中,热景生物净利润预计同比大增1684.65%-1996.97%,预计盈利20-23.5亿元。然而,短短几天时间,热景生物的股价却从244元高位跌至今日143.65元,市值也仅剩89.35亿元。

同样,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的东方生物,其预计实现净利润约47.2-51.2亿元,同比增长181.45%-205.31%。然而,与预告增长相反的是,在一周时间内,东方生物的股价从最高点411.62元,跌至今日收盘价232元,几近腰斩,1月21日,更是直接跌停-20%。

站上市场风口的拓新药业,自上市以来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股票涨幅更是最高超过3倍,市值从33亿元附近暴增至148.7亿元。虽然后来拓新药业澄清未与默沙东签署任何新冠药合作协议,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其股价涨势,股票一再突破新高。然而,1月21日,拓新药业的股价随着新冠概念股整体受挫,当日也下跌20%,今天又再次下跌15.13%。股价从最高时的141.6元,直至今日以95.05元报收。

另外,博拓生物借着上周的疫苗和检测行情,最高价时达到了152.5元。然而,在九安医疗第一个跌停开始它也就跟随着下调,并开启了惯性下滑模式,被市场称为“第一只腰斩的新冠检测概念股”。虽然今天只是微跌了0.14%,但股价已经从152.5元跌到了76.97元,相当于直接对腰斩断。

当这股新冠概念风口过后,企业的市值将逐渐回归。未来,随着新冠疫情得到遏制,公司靠什么支撑股价,这才是市场和企业所应该担心的。